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语文园地 > 古诗词

古诗教案

时间:2024-04-28 13:19:16
古诗四首教案

古诗四首教案

在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中,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,古诗有四言、五言、七言、杂言等多种形式。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四首教案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古诗四首教案1

一、课型定位:重点课

二、本课分析:

四首诗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,都是写景抒情诗。学生可以通过课件上重点词语的解释来理解全诗的意思。要求学生知道诗歌的意境,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。学会生字,掌握灵活翻译诗句的能力、自学的能力。

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,重视学生的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的培养。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,感受大自然的美好,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。让学生在“读、想、悟、背”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、有效的合作、积极的探究,解读古诗的意思,感受古诗的意蕴,品味古诗的物质,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。

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学习情境,利用直观的欣赏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情境,身临其境地去感受,就不至于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,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含义。

我利用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,让他们在情境中发挥想像,练习说话,体会诗人去感自然的美和他的内心情感。

三、教学目标:

1、知识与技能:

(1)、学会生字;结合上下文理解直、疑、坐、晚、于、对、孤独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,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。

(2)、培养学生灵活翻译诗句的能力、自学的能力。

2、过程与方法:

(1)、通过古诗背诵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;

(2)、通过对字、词的分析理解把握全诗的内容;

(3)、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悟出意境并背诵。

3、情感态度价值观:

使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,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。

4、教学重难点:

教学重点:通过观察画面,吟诵古诗想象意境,理解诗句,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。

教学难点:边读边想象画面,品词赏句,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。

《望庐山瀑布》和《山行》这两首诗都是通过写景来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。教学中,我的教学力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,从而优化教学过程,提高教学效率。采用教——扶——放的方法。学生可以通过课件上重点词语的解释来理解全诗的意思。通过朗读示范来读好古诗,掌握停顿,还可以了解一些与本诗有关的相关信息。并总结出学习方法。通过按按按媒体对学习进行检测和巩固。

《 望庐山瀑布》语言简洁,用词精当。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,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,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。《山行》是一首七言绝句,诗中通过对寒山、石径、白云、枫林的描写,勾画出了一幅绚烂的山林秋色图。教学的过程中,我在识字的基础上,重点让学生理解诗句,从中体会到诗人那不同一般的情感,让学生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,感受到这是一首秋的赞歌。在当前的古诗教学中,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,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,还给学生独立思考、发挥想象的空间。我以观察图片入手,先让学生背诵写春天的古诗,引出课题,学习关于秋天的古诗,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。接着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,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秋天景色,远处的高山,漂浮的白云,半山腰的几户人家,火红的枫叶和欣赏风景的诗人等等,(引导学生说时,注意向古诗靠拢,特别是古诗所描绘的几个画面,意境,要让学生充分感受,领悟,充分表达。)

在教学《山行》时,学习“霜叶红于二月花”这句话,首先理解句子的意思。他们分析出了秋天的霜叶更加的美丽红艳。所以比二月花更家的吸引人。让作者流连忘返。就势出示按点题:

这句话运用( )写作手法?1、比喻 2、对比、3、夸张

让学生思考运用对比的方法,说明诗人热情地赞美秋天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,赞美了秋天枫树的生命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旺盛。充满了活力。学生在讨论思考、交流聆听、检测反馈中,真正的感受到了诗句语言的魅力。

接着读古诗,将古诗读通读顺。并联想回忆刚才的插图画面来说说你理解了哪句古诗的意思。(由于有前面观察的铺垫,学生理解的透彻,老师适当点拨个别重点词句。因此理解诗句这一环节学生掌握的较好,逐渐进入诗词意境。)

最后在老师引导下入情入境地有感情读古诗,由于在自说自悟的基础上,这节课教学任务完成的较圆满。

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,重视学生的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的培养。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,感受大自然的美好,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。让学生在“读、想、悟、背”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、有效的合作、积极的探究,解读古诗的意思,感受古诗的意蕴,品味古诗的物质,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。在学习的拓展环节中,让他们在积累并背诵诗人的其他诗句。帮助他们更多的感受到祖国的文化的源远流长。

讲《江雪》一诗,让学生在了解了柳宗元的生平以及一些主要的事迹后,对于他的孤寂的心情能够有所体会。以学生为主体,重视学生的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的培养。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,感受大自然的美好,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。让学生在“读、想、悟、背”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、有效的合作、积极的探究,解读古诗的意思,感受古诗的意蕴,品味古诗的意境,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。

1、以互文构建广阔的“对话场”。

有人说,“诗不是锁在文句之内,而是进出历史、空间里的一种交谈”。这话指出,想要与诗交谈必须先得做到能够“进出历史、空间”。学生相应的知识、经验的储备成为他们能否与诗对话,走进诗歌意境的关键。因而,教师应该根据古诗文本,去唤起或开掘学生隐藏着的文字文本或经验文本,构建广阔的“对话场”,在交流碰撞、相互作用中加深诗意的理解。

2、以想象催动心灵的对话。

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主要元素,体悟诗意绝对不能回避意象。意象就是饱含着诗人思想情感色彩的形象,透过这些形象营造的情境进入诗人的心灵世界,就是由“象”而得“意”的过程,这一切必须借助想象。想象是学生与诗人、与文本对话的桥梁。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?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:

(1)联系经验,寻言明象。语言背后形象的唤起,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催化。在读诗时,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加以扩展,想象连缀成画面,便能获得深刻的形象感染。

(2)创设情境,连类万象。所谓情境实质上就是一个富有形象感,充满感情色彩的场景或氛围。在情境的催化下,想象被激活了,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了丰富的形象,丰富的形象又生发出更为多彩的画面,使静态的阅读注入了动态的生成,使隐含的诗歌意境逐渐显现,逐渐展示出它的美丽与动人。

古诗四首教案2

[教学目标]

1、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。

……此处隐藏16271个字……学会4个生字,理解8个词语的意思。

2.理解诗句的意思,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。

3.会背四首诗,会根据《游园不值》所描绘的情景,结合自己想象,说一段话。

4.感受四首诗所描绘的大自然景色。

三、教学重点与难点

教学重点:借助注解,通过自学,一字一句解释,理解诗意,学会背诵。

教学难点:注意词义变迁,理解诗意。根据《游园不值》所描绘的情景,结合自己想象,说一段话。

四、录音机、小黑板或投影仪等。

五、教学时间:3课时

第1课时

(一)教学目标

1.学会《春日》《游园不值》中的4个生字。

2.借助注解说说《春日》《游园不值》的意思,并熟读背诵两首诗。

3.感受这两首诗所描绘的自然美。

(二)教学过程

1.揭题:21诗四首(板书、读题)上学期我们学习了《古诗二首》(《山行》《江雪》,都是宋代诗人的作品。唐朝是诗歌鼎的朝代。宋代也是诗歌创作繁荣、优秀诗人辈出的朝代。这一课时,我们学习《春日》《游园不值》。

2.出示诗题《春日》(板书、读题)我们先学习宋代诗人朱熹的《春日》。

(1)谁能说说诗人朱熹的情况?(学生可以看注解①说说,也可以离开注解,根据自己知道的说。)

(2)轻声读读《春日》,要求自己学会生字,读通古诗。读后作自学检查:①泗(sì)通过查字知道:泗水,是山东的一条河流,。②指名一,二位同学读诗,看看是否会读了,即读准音、不尜字、读得较畅。

(3)理解诗意,再读注解②—⑥。

②指名一条说说注解思后,让学生接着说说不得1、2句的诗意。

③集体评议、补充、纠错后,教师进行指点。(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)这两句写了诗人春游时看到的景色:风和日丽的一天,我去泗水,寻长优美的景色,河边无边无涯的风光景物,一时间变得焕然一新。(要注意求同存民思维。如第1句注解,可把"寻芳"放在前面,可放在后面,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说说。)

④按同样的方法,读读、说说第3、4句。评议纠正后,教师以小黑板或投影出示正确答案,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的感受:春游中,我很容易地认识了春天的面貌,百花吐艳,成紫千红。告诉学生最生一句是传颂的佳句。(理解后再读读3、4)句。

⑤熟读全诗,为以后背诵作准备。

3.学习《游园不值》。

(1)读注解①了解作者叶绍翁。同时审题。不值:没有要访问的人。全题意思:去游园,主人不在,没能到园内去。

(2)初读,《游园不值》,读通诗句,自学习题个生字。(屐(jī)苔(tái)扉(fēi)意门)

读后进行检查。

(3)理解诗意。

①读诗,并揣摩注解③④,如果其他词语不懂也可提出讨论。(怜:怜惜屐:鞋)

②学习1、2句,自学后指名说意思,进行评议,补充、纠正。

③本诗诗意较难理解,教师指点后通过投影出示1、2句出意:

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小径上的苍苔,怕别人的木鞋把它踩坏,所以把柴门关上了。(注意"应"理解为"大概",1、2句之间还就补上"园门关上了"。)尽管诗人轻轻敲门好久,也没人来开门。

④按同样的方法,读读、说说第3、4句。评议纠正的基础上教师出示3、4句意,并指点(可用投影):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,一枝粉红杏,联想到满园春色,形象地反映春天的勃勃生机,蕴含深刻哲理,一切富于生机的东西是关闭、压不住的。)这个句子与"忝紫千红总是春:一样,成为传颂的诗句。

(4)熟读全诗。

4.作业:

(1)熟读这两首诗。

(2)做作业本第3、4(1)题。

第2课时

(一)教学目标

(1)学习《望湖楼醉书》《出净慈寺》,借助注解诗意。

(2)熟读两首诗,感受诗所描绘的自然美。

(二)教学过程

1、揭题。(板书《望湖楼醉书》)读题:这节课我们先学这首诗,用上节课同样的方法学习。

(1)看注解①了解作者和诗题。苏轼(1037—1101),宋代最负名的诗人之一。曾在杭州任过太守。苏堤之名是为了纪念这位杰出诗人的。望湖楼在西湖之边。

(2)自学诗句,理解诗意。

①读注解②③理解翻墨跳珠.

②有不懂的地方,提出来师生讨论解决.

③指名读诗句1、2句,理解词句,师生共同评议,补充、纠正。

④出示两个句子的正确句意(用投影);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,一场暴雨后的天空一样开阔、平静,西湖又恢复了它平时的姿态。

⑤按同方法,指名学生说说3、4句的意思,评议纠正。

⑥出示正确句意,教师进行3、4句意指点(投影显示):地面上乔起的大风忽然把云全部吹散了,从望湖楼上往下看,湖水像雨后的天空一样开阔、平静,西湖又恢复了它平时的姿态。

(3)指名学生读全诗(评议),齐读全诗。

2.学习《出净慈寺》,揭题、板书、读题、审题。作者杨戌里,南宋杰出诗人。原题是"出净慈寺送林子方"。题意是晨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。这首诗与前一首一样是写夏日西子湖美景的

(1)读全诗,读通句子。

(2)理解诗意

①读注解②,再提出诗句中不懂的地方,师生讨论解决。

②指名读诗句,理解1、2句句意,评议,纠正。

③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指导,投影出示两句句意: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,风光与四时不相同。(这里的"六月"指农历六月。)指点后再读,并齐读1、2句。

④指名读3、4句,再连起来说说3、4句句意。(评议、纠正)

⑤教师用投影出示3、4句句意,进行指点:碧绿的荷花,红得特加鲜艳。指点后,再读读3、4句。

⑥指名熟读全诗,齐读全诗。

4.作业:作业本1、2题、第4题(2)(3)题。

第3课时

(一)教学目标

1.加深对四首诗的理解。

2.根据《游园不值》所描绘的情景,结合自己想象,说一段话。

3.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四首诗,并默写。

(二)教学过程

1.自由轻声读诗《游园不值》。读诗,解诗意,看见图,说一段话。(先自己说说,再同桌相互说说,评议。然后写一段话。)

2.轻声自由读其三首诗,再按要求说说课后第1题点词和三个诗句的意思。说后评议。)

3.学生各自读诗四首诗,想想看该如何背,然后自己闭站眼睛试背。

4.同桌间相互背诵,互相帮助,指正。

5.齐读诗四首。

6.听录音背诵,指名背诵、评议。

7.齐背诗四首。

8.默写诗四首。(请两人把诗默写在投影片上)默毕出示两位学生默写的投影片上的四首诗,供评议纠正。

9.作业:作业本第6题。

《古诗四首教案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